2024-10-29 11:02:04 | 谋考网
西南大学院系设置
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院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中国史、世界史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历史学、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社会学、文化产业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其中,中共党史专业是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哲学、历史学是湖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哲学、中国史是湖南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29人、副教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121跨世纪人才工程第一批次1人、第三批次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50余项;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70余部,获省社科成果奖32项。
商学院
学院是全国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发源地,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理论经济学、统计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MBA)、会计(MPAcc)、国际商务、资产评估、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和工程硕士(项目管理、物流管理、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审计学等9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是湖南省重点专业,金融学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经济安全研究基地、消费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等4个省级研究机构,其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心、经济安全经济基地是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是湖南省优秀创新团队。现有教授38人、副教授4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湖南省工程人选9人、湖南省百人工程学者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科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21项(其中2项重点),主持省部级项目87项,获省部级奖励9项,出版专著28部,发表论文428篇,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
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设政治学与行政管理、信息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等4个系,有湖南政府绩效评估研究中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等2个省级研究机构;有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公共管理、统计学(统计信息管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科技统计与分析方向)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统计学(统计信息管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科技统计与分析方向)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授予权;有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等7本科专业,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是省级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专业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图书馆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现有教授15名(博士生导师10人)、副教授21人。
旅游管理学院
学院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2个系,湘潭大学红色旅游研究中心是湖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旅游与酒店管理实验中心是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有旅游管理硕士学位点和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点(MTA),有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2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其中,湖南省百人工程学者1人、湖南省人才工程入选教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旅游规划咨询评审专家4人、湖南省旅游首席专家团成员2人、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2人、湖南省高级导游员1人、湖南省万企联村专家顾问团成员2人。以政治优势与地缘优势为依托,形成了鲜明的红色旅游研究特色,近年来,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00余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50余部,主持、参与省内外60余项旅游项目的策划、规划与咨询工作。
法学院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教育部确立的第一批地方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是湖南省成立最早、师资力量最强、学科门类最全、招生规模最大的法学院系。现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在全国排名第10位,《诉讼证据法学》是国家精品课程,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诉讼法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刑法学科拥有湖南省法学类首批芙蓉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湘潭大学法学理论研究基地、湘潭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是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有教授24人、副教授2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7人、湖南省首届优秀青年法学家2人、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专家1人、新世纪湖南省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百人工程培养对象6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6人。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30余部,发表论文1400余篇。
知识产权学院是湖南省首家知识产权学院,拥有湖南省最强的专业师资,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其中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培养人选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软科学课题4项,湖南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湖南省软科学课题与湖南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课题等10余项,项目经费100余万元;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文学与新闻学院
学院设中文、广告、新闻等3个系,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点,汉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是省级重点专业、新闻学是湖南省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是湖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媒科学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比较文学》是国家精品课程,《审美与人生》是第一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中国韵文学刊》是在全国有影响的理论刊物。有湖南日报、新华社湖南分社、长沙广播电视集团、长沙晚报等13个教学实习基地,其中,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湘潭电视台实习基地是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2人。近年来,出版著作、教材10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获省部级科研、教学奖20多项。
外国语学院
学院是湖南省科技翻译协会挂靠单位、湖南省德语出国人员培训中心,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与文化哲学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英语、日语、德语、法语、对外汉语、翻译、西班牙语等7个本科专业。外国语言文学是湖南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是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综合英语》是国家精品课程,《跨文化交际学》是省级精品课程。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12人、英、日、德、法外籍教师10人。
艺术学院
学院设艺术设计、动画等2个系,有艺术设计、动画等2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系设平面媒体设计、数码摄影与摄像、品牌设计、网络媒体设计等4个工作室;动画系设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游戏设计等3个工作室,数码艺术实验中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现有教授(含客座教授)7人、副教授6人。学院教学采用专业基础教学与工作室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模式,学生在入校两年内将全面进行文化与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两年后根据每个学生的艺术特质分别进入相关工作室进行专业方向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专业课教学灵活多样,学生的艺术才能、个性都能得到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都能得到充分挖掘。学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先后在安徽西递、宏村、山西太行山、江西婺源、宏梦卡通、合肥泰尙等地建立起了写生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学院积极推进国际赛事学科竞赛机制,搜罗全球动漫、数码艺术的公认影响力赛事,引入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竞赛。2011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竞赛,捧回国际国内奖励40多项。学院先后与英国邓迪大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帕斯艺术学院、韩国公州大学等国外著名艺术类高校开展艺术交流活动,并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谋考网
学院有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学科、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值仿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统计学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统计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等3个本科专业。计算数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值计算方法》是国家精品课程并被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湖南省重点专业。现有教授2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冯康科学计算奖获得者1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和湖南省创新团队及湖南省创新群体3个、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获得者1人、湖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人选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等20余人。近年来,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SCI、EI、ISTP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省部级项目一批。
材料与光电物理学院
学院是湖南省乃至全国材料、物理和光电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设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工程等3个系和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6个本科专业,材料物理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省特色专业、省重点专业,物理学、微电子学专业是省特色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国防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学科与特色专业实验室、1个省基础示范实验室和部省共建实验室;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2部国家规划教材;有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湖南省首批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现有教授29人、副教授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5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现承担国家项目、十二五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等6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5年在Science、Nano.Lett.等国内外重点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67篇(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获得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近年来,学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全国挑战杯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20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
化学学院
学院是教育部教学研究会委员单位,设化学系、材料科学与技术系、药学系、分析测试中心和基础化学实验中心。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药学等5个本科专业,《大学化学基础》是国家精品课程,化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省级重点学科。有环境友好化学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锂离子动力电池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新型化学电源及先进储能材料湖南省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新型能源存储与转换湖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化学综合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实验室。现有教授25人、副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湖南省121人才11人、湖南省化学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近五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和湖南省科技厅等项目1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3项,发表论文700余篇,被SCI、EI摘录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9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授权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
化工学院
学院设化工与制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与食品工程等3个系,有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暨湖南省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友好化工过程集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工过程湖南省工程实验室、绿色催化与反应工程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重金属污染控制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绿色化工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中石化催化剂长岭分公司研究生创新基地、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研究生创新基地等学科平台,化学工程基础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化学工程学科实验室、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是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石化巴陵分公司、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湘潭市河西污水处理厂等实习基地是湖南省优秀本科实习基地。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保设备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优势学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是省级重点专业,环境工程是省级特色专业,环保设备工程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湘江水专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专利金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获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年,编写教材、著作10余部。
机械工程学院
学院设机电工程、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等4个系,有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省重点学科。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工装备工程等3个博士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为省级重点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省级特色专业。有复杂轨迹加工工艺及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凝固技术与应用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CAD实验室是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室是湖南省高校示范性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现有教授22名、副教授27人,其中跨校中科院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基金获得者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
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是总参三部研究生和广州军区后备军官的重要培养基地、湖南省高校电子信息产学研基地,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电子与通信工程等3个系,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等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等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软件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工程是湖南省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有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制造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验中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湖南省示范性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电机与控制技术实验室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实验室。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4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5人。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学院设流变力学研究所、建设工程检测中心、省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博士点,结构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等3个硕士点,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流变力学研究所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流变学研究的科研机构,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拥有湖南省建设部门的建设工程质量壹级试验室、湖南省交通厅乙级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并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CNCAL),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南省教育厅基础课教学合格实验室。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121人才4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省自科基金等首部以上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申请和授权自然科学国家发明专利16项,出版专著、教材10多本。
国际交流学院
学院是湘潭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试验区,是湘潭大学培养多样化创新性人才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站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沿,依托湘潭大学优秀教学资源开设国际联合培养课程,与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的多所名校联合培养学生,培养通外语、精专业的中西优秀文化互补、国际化高级复合型人才。目前与学院长期合作的著名大学有:法国普瓦捷大学、萨瓦大学、圣太田大学、勒阿弗尔大学,西班牙莱昂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麻州大学、韦恩州立大学。
学院面向重点本科、独立学院、专科三个层次招收国际合作交换学生,按照学生出国意向和联合培养国家语言方向的不同,分法语、西班牙语、英语三个语言方向。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享用国外的教育资源,满足其获得更多知识的渴望,领略更为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和先进的教学方式。
电话:0731-58298801、5828809、58298819(传真)
网址:
E-mail:gjjl@xtu.edu.cn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是经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湘潭大学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35位,居湖南省独立学院首位。
学院依托湘潭大学的综合办学优势,共享湘潭大学一流的师资队伍、图书资料、教学设施和大学文化。学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点发展应用型专业。湘潭大学负责兴湘学院的教学和管理,任课教师和管理干部从湘潭大学选聘。62%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80%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长期聘请外籍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聘请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
学院秉承湘潭大学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校训,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强化能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教育思想,强化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教学,强化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教学,强化应用型课程教学,全面培养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院教育教学质量享有良好声誉。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研究生考取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同类学院前列。近年来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考取率保持在20%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先后有1500余名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生代表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团体奖励30余项,连续三年蝉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湖南赛区本科二组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
学院2012年招生专业37个,面向湖南、福建、云南、黑龙江、山西、新疆、陕西、浙江、广西、广东、江西、海南、贵州、重庆等14省(区)招生2130人,录取分数线由各省(区)教育厅统一划定,收费标准执行湖南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符合录取条件的进档考生须在其投放批次的录取期限内与学院联系,并办理缴费手续。
电话:0731-58293832、58293680、58293501、58293275、58293847(传真)
网址:
E-mai:xxzhaosheng@163.com
能源工程学院 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现有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安全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有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46个,资料室藏书16.8万册,各类期刊装订本1.38万册,有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中心、实训中心、语音训练室和11个多媒体教室。现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9人,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0多篇。
西南大学开设专业
院校名 | 专业名 |
---|---|
西南大学 | 哲学 |
西南大学 | 经济学 |
西南大学 | 金融学 |
西南大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西南大学 | 法学 |
西南大学 | 社会工作 |
西南大学 | 民族学 |
西南大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西南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西南大学 | 学前教育 |
西南大学 | 体育教育 |
西南大学 | 运动训练 |
西南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西南大学 | 汉语国际教育 |
西南大学 | 英语 |
西南大学 | 俄语 |
西南大学 | 日语 |
西南大学 | 新闻学 |
西南大学 | 历史学 |
西南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西南大学 | 物理学 |
西南大学 | 量子信息科学 |
西南大学 | 应用化学 |
西南大学 | 地理科学 |
西南大学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西南大学 | 地理信息科学 |
西南大学 | 生物科学 |
西南大学 | 生物技术 |
西南大学 | 应用心理学 |
西南大学 | 统计学 |
西南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西南大学 | 车辆工程 |
西南大学 | 智能制造工程 |
西南大学 | 智能车辆工程 |
西南大学 | 材料物理 |
西南大学 | 金属材料工程 |
西南大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西南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
西南大学 | 通信工程 |
西南大学 | 人工智能 |
西南大学 | 自动化 |
西南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西南大学 | 软件工程 |
西南大学 | 网络工程 |
西南大学 | 信息安全 |
西南大学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西南大学 | 土木工程 |
西南大学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西南大学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西南大学 | 制药工程 |
西南大学 | 纺织工程 |
西南大学 | 轻化工程 |
西南大学 | 包装工程 |
西南大学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西南大学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西南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西南大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西南大学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西南大学 | 风景园林 |
西南大学 | 农学 |
西南大学 | 园艺 |
西南大学 | 植物保护 |
西南大学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西南大学 | 茶学 |
西南大学 | 生物育种科学 |
西南大学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西南大学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西南大学 | 生物质科学与工程 |
西南大学 | 动物科学 |
西南大学 | 蚕学 |
西南大学 | 动物医学 |
西南大学 | 动物药学 |
西南大学 | 中兽医学 |
西南大学 | 林学 |
西南大学 | 园林 |
西南大学 | 水产养殖学 |
西南大学 | 水族科学与技术 |
西南大学 | 药学 |
西南大学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西南大学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西南大学 | 工商管理 |
西南大学 | 市场营销 |
西南大学 | 会计学 |
西南大学 | 人力资源管理 |
西南大学 | 文化产业管理 |
西南大学 | 农林经济管理 |
西南大学 | 农村区域发展 |
西南大学 | 公共事业管理 |
西南大学 | 行政管理 |
西南大学 | 土地资源管理 |
西南大学 | 物流管理 |
西南大学 | 旅游管理 |
西南大学 | 音乐学 |
西南大学 | 舞蹈学 |
西南大学 | 广播电视编导 |
西南大学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西南大学 | 美术学 |
西南大学 | 绘画 |
西南大学 | 雕塑 |
西南大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西南大学 | 服装与服饰设计 |
西南大学 | 德语 |
西南石油大学院系设置西南石油大学院系设置我校院系设置如下: 一、经济与政法学院二、教育学院三、文学院四、外国语学院五、音乐学院六、美术学院七、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八、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九、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十、建筑工程学院十一、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十二、管理学院 十三、医学院十四、国际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开设专业有哪
西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西南科技大学院系设置2013年招生专业目录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按类招生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按类招生名称法学院法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类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劳动与社会保障
西北大学院系设置西北大学院系设置学校实行两校区办学,主校区位于御东新区风景秀丽的文瀛湖畔,分校区位于矿区平泉路。现设有16个学院,1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国际交流中心),1所附属医院。现开设56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建有6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形成了涵盖理、工、文、史、医、教、管、法、艺、农、经等11个门类的学科体系。
广西大学院系设置广西大学院系设置广西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广西大学开设专业有哲学、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思想政治教育、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日语、泰语、越南语、翻译、新闻学、广告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藏大学院系设置西藏大学院系设置“通才教育”试验班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全新要求,培养具备多学科教学能力的复合型教师,太原师范学院于2002年在山西省率先开办了"通才教育"试验班。太原师范学院"通才教育专业"突破传统学科界线,实现多学科交融,分为"文科通才"、"科学
山西大学院系设置山西大学院系设置吉林财经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方向名称学制学士学位招生科类会计学院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4年管理学文理审计学4年管
暨南大学院系设置暨南大学院系设置欢迎报考邢台学院院系详细设置请登陆暨南大学开设专业有哪些暨南大学开设专业有经济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金融工程、金融科技、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知识产权、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华文教育、运动训练、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商务英语、新闻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国际新闻与传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
南京大学院系设置南京大学院系设置招生专业名称专业分流方向所属院系咨询电话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文学文学院025-83593067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海外教育学院025-83594535历史学类历史学历史学系025-83593517考古学
2024-09-28 16:57:12
2024-09-27 12:37:34
2024-09-29 01:16:33
2024-09-28 17:08:14
2024-09-30 21:20:41
2024-06-19 17:09:14